|
吃出儿时记忆味道| "糖油果子"香甜软糯
许多老成都人都有这样的记忆,放学后,只要一听到糖油果子的吆喝声,总会兴奋地向父母要五毛或一块钱,跑到小摊上买一串糖油果子,那香甜软糯的味道,让人难忘。
糖油果子也是以摆摊形式售卖的小吃。卖糖油果子的摊贩总会自豪地告诉客人,糖油果子历史悠久,旧时在成都的花会、灯会上最盛,许多人都拿着用竹签穿着的糖油果子边吃边走,赏花看灯,形成了花会和灯会上的一道饮食风景。现在,经营者仍然常用竹签将五个糖油果子穿成一串,食者手持竹签食用,不用担心吃完之后,手上沾油,还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。糖油果子适合热食,红棕色的果子光亮浑圆,一口咬下,外皮酥脆,内里焦香,越吃越有味。
与蛋烘糕一样,在某些小吃店,糖油果子是与其他小吃搭配着售卖,而大多仍然游走在市井巷陌。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公园、车站或居民小区,常能看到。其摊点有共同的特点,一辆载着大铁锅和大筲箕的三轮车,依次摆着各种操作工具,从揉面到炸制,整个过程都在这辆小车上进行,人们能围着小摊看炸果子的全过程。色泽红亮,圆滚滚的糖油果子裹满芝麻,躺在大筲箕里,或被穿成串插在筲箕边缘。在很多人的心里,这便是糖油果子应该有的形象,不过有一家糖油果子却特立独行。
这家名为“小时候的糖油果子”的小店,11年前落户在成都武城大街的一座小民房。与一般的小店相比,它没有规矩的店面,只是在民房前的围墙上开了一个门框大小的缺口,桌子上放着装有糖油果子的玻璃保温箱。透过缺口,能看到内里制作糖油果子的全过程。
从卖相上看,这里的糖油果子绝对不会是外地人的首选,可是,小店前排着的长队让人惊讶不已。有位年轻的妈妈说,家里的小孩就爱吃这里的糖油果子,她总是在下班后,绕道过来买。
这里的糖油果子,外形稍扁。老板说,他家的果子都是不圆的,即使搓圆了,入油锅一炸,就又扁了。但它的口感外皮酥脆,内里软糯,轻嚼化渣,即使在凉后食用,口感的变化也不大。与一般售卖方式不同,它是放在保温箱内售卖,只有客人要买时才用竹签穿起来。因为排队购买的人太多,所以,一锅炸好,马上又炸下一锅。
据说,市场上曾有过包入甜味馅心的糖油果子,这种糖油果子更加讲究技术,因为容易爆裂露馅儿,吃起来也略显油腻,后来在演化过程中慢慢消失,就都是无馅心的糖油果子了。
以前制作糖油果子,大都是利用传统的大圆炉灶,里面烧青冈炭来加热,而现在,不管是小摊还是小吃店,几乎都是利用气灶来加热炸制。先将发酵好的糯米粉面团做成汤圆大小的生坯,整齐地摆在铺了湿布的桌上(见图1、图2)。
然后将大铁锅置于灶上,待倒入菜油烧热,便下入生坯。炸的时候,两人站在大铁锅两旁,一人逐个将生坯滚入油锅中,另一人用大圆勺来回拨动,以防止粘连,在这过程中,适当加入事先加工过的红糖水(见图3、图4)。
糖油果子在油锅中不断翻滚,逐渐膨胀,颜色慢慢变深至红棕色,在炸制半小时后,捞出放入大筲箕内沥油,趁热撒上白芝麻即可。
|
|